周灿权

上榜理由:周灿权教授在系列辅助生殖技术及其复杂问题的处理、生殖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以及生殖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带领技术团队进一步深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生殖力的保存和保护、人胚胎干细胞建系、核移植等技术的研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中心整体技术水平长期保持在国内前沿做出重大贡献。

所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所属科室:生殖医学中心
医生职称:教授 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在系列辅助生殖技术及其复杂问题的处理、生殖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以及生殖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带领技术团队进一步深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生殖力的保存和保护、人胚胎干细胞建系、核移植等技术的研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中心整体技术水平长期保持在国内前沿做出重大贡献。

介绍:

  医疗特长(限400字内):

  1987年开始从事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和研究工作。1989年作为团队骨干成员协同创建了我院的生殖医学中心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研究室,中心以此为基础在辅助生殖技术、生殖内分泌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在国内较早建立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单精子卵母细胞浆内显微注射技术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率先应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的减胎术处理早期多胎妊娠。参与指导了国内众多的生殖中心的建设,作为卫生部或卫生厅专家对国内众多中心进行了技术评审。在辅助生殖技术相关理论方面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多年来的工作,在系列辅助生殖技术及其复杂问题的处理、生殖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以及生殖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带领技术团队进一步深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生殖力的保存和保护、人胚胎干细胞建系、核移植等技术的研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中心整体技术水平长期保持在国内前沿做出重大贡献。

  研究方向:生殖医学、辅助生殖技术、生殖内分泌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主要教育

  1977-1983年中山医学院学士学位

  1985-1988年中山医科大学生殖生理学硕士

  1996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进修

  2005-2006年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工作经历

  1996年-2001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教授

  1997年-2004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学科主任

  1998年-2009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主任

  2002年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

  2005年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产科学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

  2009年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院长

  社会兼职:

  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妇产科学生殖医学首席科学家、学术带头人。是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现任广东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专科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国家重点实验室评选专家、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生殖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和《生殖医学》杂志的编委等。

  论著:

  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发表SCI文章三十余篇,其中作者排名前三以内或为通讯作者的文章如下:

  1. 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Impact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 on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Outcome .Am J Reprod Immunol. 2013.

  2. Surgical treatment of hydrosalpinx improves the expressions of recepto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in the endometrium in implantation estrogen window. Biomedical Research 2013.

  3. Impact of transitory hyperprolactinemia on clinical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Journal of J Med Biochem, 2012.

  4.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IVF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effects of Methylprednisolone plus low-dose aspirin adjuvant.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Immunology. 2012.

  5. Antinuclear antibodies predicts a poor IVF-ET outcome: impaired egg and embryo development and reduced pregnancy rate. Immunological Investigations, 2012.

  6. Comparison of Endocrine Profile and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PCOS, Ovulatory PCO, or Normal Ova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12.

  7.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thyroid Antibody and Pregnancy Outcome follow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12.

  8. The impact of transitory hyperprolactinemia on clinical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2012.

  9. Supraphysiological estrogen levels adversely impact proliferation and histone modification in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assisted pregnancy.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1.

  10. Dynamic expression patterns of imprinted genes in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following prolonged passaging and differentiation. J Assist Reprod Genet,2010.

  11. Solid-surface vitrification is an appropriat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cryopreservation of isolated rat follicles. Reprod Biol Endocrinol. 2010.

  12. Cryopreserv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with a new bulk vitrification method. Biol Reprod, 2010.

  13. RNA interference targeting of sphingomyelin phosphodiesterase 1 protects human granulosa cells from apoptosis.J Obstet Gynaecol Res,2009

  14. Expression of certain HLA-I types in cleavage-stage embryos. Reprod Biomed Online. 2009..

  15.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for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by 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Fertil Steril. 2009.

  16. Mutation and haplotype analysis for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by single cell 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ol. Hum. Reprod. 2007.

  17. Modified vitrification method for cryopreservation of human ovarian tissue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7.

  18. Comparison of the survival of human biopsied embryos after cryopreservation with four different methods using non-transferable embryos. Hum Reprod, 2005.

  19. Establishment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 from gamete donors. Chin Med J (Engl). 2005.

  20. .Birth of healthy children after preimplantation diagnosis of beta-thalassemia.Chin Med J (Engl), 2004.

  21. Cryopreserv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by vitrification [J]. Chin Med J, 2004.

  22. Birth of healthy children after preimplantation diagnosis of β-thalassemia by whole-genome amplification. Prenatal Diagnosis,2003.

  23. Observation on human ovarian theca cell and granulose cell interaction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2002.

  24. Can apoptosis analysis of cumulus granulosal cell evaluate the potential vitality of replaced embryo? Journal Reproductive Medicine 2000.

  25. Factors Affecting Pregnancy Outcome Resulting from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J Obstet Gynaecol Res, 1998.

  专著:

  1. 《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 《实用计划生育学》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9年3月

  《临床妇科腹腔镜诊疗学》广东省科技出版社2001年1月

  3. 《临床生殖内分泌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

  4. 生殖医学技术讲习班(第三界)讲义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998年

  5. 《内科医生会诊指南》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2年

  6. 全国高校教材《妇产科学》编委(8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7. 全国高校教材《生理学》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改进

  广东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1993年) 第二作者

  2. 应用选择性减胎术处理早期多胎妊娠Founder&CO-chairperson

  广东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学校科技成果三等奖(1995年) 第三作者

  3. 卵巢早衰与卵子赠送 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三等奖(1996年) 第三作者

  4. 辅助生育系列技术的研究 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9年) 第二作者

  5. 辅助生育系列技术的研究 卫生厅一等奖(1999年) 第二作者

  6. 辅助生育系列技术的研究 广东省科委一等奖(1999年) 第二作者

  7.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研究 广东省科委三等奖(2004年) 第二作者

  8. 低剂量GnRH-a可控性超排卵方案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9年) 第二作者

  9. 多囊卵巢综合症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临床、基础系列研究和推广应用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 第十作者

给TA投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