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安

上榜理由:

第三军医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博士后。任四川医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常委。在5.12汶川地震中,主持抢救被埋150小时患者,受到卫生部专家组高度赞扬,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和《走进科学》予以专题报道,全国数百家媒体给予报道及高度评价。擅长消化内科各种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诊治,在各种慢性肝病,胰腺炎、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上有很深的造诣。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生物人工肝的研究》和《消化道肿瘤的纳米药物治疗》。

所属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所属科室:消化内科
医生职称:教授 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在血液净化、生物人工肝、终末期肝病和免疫细胞与免疫因子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

介绍:

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三军医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四川医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常委。在5.12汶川地震中,主持抢救被埋150小时患者,受到卫生部专家组高度赞扬,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和《走进科学》予以专题报道,全国数百家媒体给予报道及高度评价。擅长消化内科各种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各种慢性肝病,胰腺炎、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上有很深的造诣。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生物人工肝的研究》和《消化道肿瘤的纳米药物治疗》。

  在5.12汶川大地震期间,曾因成功抢救被埋150小时严重外伤与感染的伤员,受到卫生部专家组高度赞扬,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和《健康之路》为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国内外数百家媒体予以高度评价。擅长运用国际、国内前沿治疗手段,治疗消化系统各种疑难重症病例有独特见解,对中晚期肝硬化、肝癌、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胃肠道早期肿瘤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在西南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带领科室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领先水平的治疗技术,如血管介入治疗(肝癌的TAC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TIPs治疗),超声介入治疗,开展内镜下的各种先进治疗(如EMR、ESD、ERCP)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作研究免疫细胞与免疫因子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生物人工肝新型材料的研究,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及重症肝病。参与编写专著3部,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本科规划教材的编写,在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发表SCI文章3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